close



 

【新唐人2009年10月20日訊】金融風暴一年後,儘管北京當局宣稱經濟保八,但中國市場佔歐美出口的份額依舊不到7%。自從2001年北京加入世貿組織(WTO)至今八年,外商抱怨,大陸的貪污、紅包、保護主義等貿易障礙,已成為進軍大陸市場的最大阻力。

《經濟學人》報導,上海美國商會、中國歐洲商會、美中商業協會等三大外商遊說團體近期報告指出,在中國大陸做生意,最大的阻礙不在於商品與成本控制等商業問題,而在於政策補貼、限制入市、法規衝突、知識產權保護,以及黑箱作業的獨裁官僚體系等有形無形的貿易障礙。

上海市場研究機構Access Asia首席中國分析師弗倫奇(Paul French)表示,許多外商公司每年都更換執行長,每年都會購買特定的研究報告,每一位執行長都想有所作為,但最後都鎩羽而歸。

據IMS市場研究公司估計,輝瑞(Pfizer)、阿斯利康(AstraZeneca)、拜耳(Bayer)等各大知名藥廠在中國的銷售僅佔全球份額的2%。清潔用品大廠寶潔(P&G)每年銷售中國市場30億美元,佔全球銷售份額也在5%以下。

食品大廠聯合利華(Unilever)中國的銷量不到全球份額的2.5%,中國的分公司無利可圖。保險巨擘美國國際集團(AIG)雖然比競爭者早先進入中國,但目前只被允許在8個城市販賣保險,營業額還不如人口只佔大陸2%的台灣,台灣保險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。

外商在中國的生意中,奢侈品、光纖電纜、大型飛機,以及石油、鐵礦砂、廢棄物回收等行業還有利可圖,但出版、通訊、石油開採、行銷、藥品、銀行與保險等事業都被政府設限。

對於中國大陸的紅包文化,外商還要額外聘請專責的中國員工來應付。此外,北京政府嚴密控制媒體,外商的廣告曝光頻率被嚴格限制。

為 了克服諸多貿易障礙,部分外商被迫在中國設廠生產,並建立自己的銷售網路,人力、物力花費巨大。固特異輪胎(Goodyear)為了能在中國銷售,必須找 到760個經過政府授權的當地經銷商,同時還得擺平官方把持的廣告問題,才能讓訴求“安全上路”的輪胎廣告能頻繁曝光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臺灣大紀元新聞網
http://tw.epochtimes.com/


大紀元新聞網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gb/ncnews.htm


新唐人全球系列大賽
http://competitions.ntdtv.com/home/


新唐人電視台
http://www.ntdtv.com/xtr/b5/index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alungood 的頭像
    falungood

    古風悠悠

    falun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