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新唐人2009年11月5日訊】
被譽為「中國航天之父」的科學家錢學森,10月31號在北京逝世,享年98歲。他為中國的導彈和人造衛星研製,做出了卓越的
貢獻,並在推動人體科學方面功不可沒。不過,在大躍進期間,他迫於政治壓力,論證「畝產萬斤」可以實現。外界評論說,錢學森欠民衆一聲道歉。
錢學森1911年出生,浙江杭州人,1935年赴美國留學,1939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,1947年晉升麻省理工學院教授,1949年升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、教授。
錢學森的導師、「超音速飛行之父」馮‧卡門,在1967年出版的自傳中,稱錢學森為「美國火箭領域中最偉大的天才之一,我的傑出門生」。
1955年,在中、美政府長達幾個月的日內瓦雙邊會談之後,錢學森離開了生活和工作了25年的美國,也把人們對他是否幫共產黨中國做間諜的爭議留在那裏。此後,他再也沒有去過美國。
返回中國後,錢學森創建、主持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,成為中國火箭、導彈及航天技術發展的主要奠基人,曾任中國科協主席、全國政協副主席。
錢學森去世後,獲得官方高度評價。曾在外交部工作的大陸網絡作家楊恆均指出,多年來官方宣傳錢學森政治模範的作用,遠超過他的科學家身份。
中共建政後,一心回國支援祖國建設的科學家和學者眾多,而錢學森是沒有受到反右等政治運動影響的少數。1989年,他表態擁護鎮壓天安門學生民主運動。
全站熱搜